多机版客户端下载与使用说明
Last updated
Last updated
多机版软件下载地址: 提取码: LITT
本客户端分为视频监控、视频回放、电子地图、日志查询、系统设置等功能。支持可见光以及红外相机目标识别、目标自动跟踪、目标手动跟踪、动目标计数、动目标跟踪等AI功能,同时支持设备管理、云台控制、视频存储、图像抓拍等。
组成
说明
备注
1
AI相机多机版.exe
AI相机客户端安装程序
Version *.*.*.*
2
客户端安装根目录
2.1
AI_IPC_Client.exe
客户端入口程序
Version *.*.*.*
2.2
unins001.exe
软件卸载程序
Version *.*.*.*
2.3
image_alarm
报警图片存储路径
默认目录,用户可自行修改
2.4
video_ alarm
报警视频存储路径
默认目录,用户可自行修改
2.5
image_normal
保存图片存储目录
默认目录,用户可自行修改
2.6
video_normal
保存视频存储目录
默认目录,用户可自行修改
AI客户端界面包括:视频监控界面(图2-1)、视频回放界面(图2-2)、电子地图界面(图2-3)、日志查询界面(图2-4)、系统设置界面(图2-5)。通过上方的菜单项可以切换各功能界面。
主界面组成部分:上方为功能导航区;最左边和最后边为停靠功能窗口区;中间部分为视频显示区,下方为全景拼接图显示区。
主菜单包括视频监控、视频回放、电子地图、日志查询、系统设置选项。
在“视频监控”界面下,右键主导航区域,如图所示区域,会弹出各停靠窗口显示或隐藏的功能选项,如图2-7所示。
右键任意停靠窗口上方标题栏,也可以控制各停靠窗口显示或隐藏,如图2-8所示,在设备列表窗口右键标题栏,打开右键菜单。
如图2-5所示,在“系统设置”界面,单击“摄像机管理”,会出现如图所示界面,单击上方的“搜索”按钮可以打开下方的搜索功能。
1)通过自有协议搜索设备
点击“广播搜索”,搜索完成后会搜索到的设备会显示在左侧的搜索列表中。
点击“添加选中” (勾选项)或者是“添加当前”(鼠标选中项)按钮,会把需要添加的设备添加到上方的设备列表中。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名和密码需要填写正确,默认为admin,admin。
2)手动添加设备
在某些防火墙或交换机屏蔽功能打开时会对设备自动搜索产生影响,此时可以手动添加设备。
第一步:点击左上方“添加”按钮,在上方设备列表中会自动添加一行。
如果添加的是AI相机,需要将“厂家”信息手动改为“AI-Camera”,修改主码流地址中IP地址为设备对应IP地址,其他内容不需要修改。
如果添加的是普通相机,则不需要修改“厂家”信息中默认的“Camera”,仅需要更改视频流地址到实际流地址即可。普通相机实际视频流地址请仔细供货厂家获取。
第二步:点击“保存”按钮。
如图2-12所示,添加的设备会在主界面中的设备列表中显示,设备前面的图标,红色代表没有连接或连接不成功,白色代表连接正常。双击需要显示设备的码流列表,软件会根据码流地址,把视频显示在相应的视频通道内,如图2-13所示。视频通道支持拖拽操作,可以很方便的变换通道,如果需要关闭设备,可以单击视频通道上方的“关闭”按钮。
选中需要修改网络配置的设备,可以通过视频通道选择,也可以在设备列表中选中,单击设备控制界面中的参数设置按钮,如图2-14所示。
在弹出的参数设置界面的左下方IP地址区域,如图,显示的是当前设备的IP地址,用户可以修改为需要的IP地址,然后单击“更新”按钮,完成修改。修改IP地址后,需要到设备添加界面重新添加设备。
修改拉流地址功能仅限于网络相机视频输入的方式用于修改视频获取地址。
选择设备,打开当前设备对应的“参数设置”界面,如图所示,在“拉流地址”栏输入视频流地址,点击“更新”。
选择设备,打开当前设备对应的“参数设置”界面,如图所示,单击“固件升级”,会打开选择升级文件界面,打开相应的升级文件,开始升级,等待升级进度完成即可。升级过程中不可关闭参数设置界面。
选择设备,打开当前设备对应的参数设备界面,如图2-19所示,单击“设备重启”按钮,设备重启后,客户端会自动重连设备。
为了适配可见光不同倍率下的云台速度,可导入镜头倍率表实现自适应条件。选择设备,打开当前设备对应的参数设备界面,如图2-20所示,倍率表分为可见光、红外、激光三种,倍率表请咨询技术人员获取,若您使用第三方可见光机芯,请详询是否支持此功能。升级过程中不可关闭参数设置界面。
选择设备,打开当前设备对应的参数设备界面,如图2-21所示,图像配置包括分辨率,编码方式,码率三种参数。
分辨率:1440P, 1080P, 720P, PAL_D1
编码方式:H264, H265
码率:4M, 2M, 1.5M, 1.0M, 0.5M
选择合适的参数后,点击更新按钮,视频显示关闭,大约20秒后,会重新显示。
AI的OSD在“参数设置”页面中通过对“AI-OSD”开关来打开与关闭。
挂载到公网或者跨网段端口映射的设备,由于跨网段,无法自动搜索到设备,需要手动添加设备到摄像机管理。在“系统设备”,“摄像机管理”界面,首先点击“添加”按钮,在设备列表中会新建设备,在新建的设备表格中,确保“公网”选项打勾,输入正确的AI端口和主码流地址,默认AI的控制端口为“8888”。点击“保存”按钮设备添加完毕。
注意主码流地址中包含IP地址和RTSP视频流端口信息。设备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保证正确。
公网上的设备,在设备的“参数设置”里,涉及到修改AI设备的IP地址功能将禁止使用,以免设备IP修改错误或忘记导致无法找回设备地址。
设备的激光补光控制或激光测距功能需要通过串口服务器的方式进行,同一设备仅支持激光补光或激光测距其中一种设备的接入。串口服务器需要配置成TCP SERVER 模式,端口号固定为26,仅支持利卓提供的激光测距模块。对应的串口服务器IP地址需要在“参数设置”中的 AI-激光测距IP地址中进行配置并更新。本功能非所有设备与软件版本都支持,使用之前请与技术确认。
如图3-1所示,该部分的所有操作均在“设备控制”子界面中。
本客户端可支持可见光相机以及红外相机AI算法包括:目标识别、目标自动跟踪、目标框选跟踪、动目标跟踪、波门跟踪、点选跟踪。
如图3-1所示,在“设备控制”界面中,将AI模式切换为“目标识别”,并单击“启动”按钮,如图3-2所示该设备的视频界面中目标将伴有识别信息框出现。
在视频中绘制可视电子围栏,AI相机只对可视围栏区域内的目标进行识别,可视围栏区域之外的目标不进行识别。
1) 绘制电子可视围栏
如图3-3所示,单击“开始绘制围栏”按钮,按钮会变成“结束绘制围栏”,将光标移动至该设备的视频显示界面,其绘制步骤如下所述:
A. 双击鼠标左键(开始绘制一个新的围栏区域),鼠标光标变成绘图状态
B. 鼠标左键单击,选择围栏拐点01
C. 鼠标左键单击,选择围栏拐点02
D. 鼠标左键单击,选择围栏拐点 N(小于等于6)
E. 双击鼠标左键(结束绘制新的围栏区域),鼠标光标恢复原样。
绘制后,单击“结束绘制围栏”按钮,结束整个绘制围栏过程。
备注:目标围栏区域只能有一个,每个围栏区域坐标拐点小于等于六个。
如图3-4所示,绘制围栏后视频显示如下:
2) 清除所有围栏
单击“清除围栏”按钮,即可清除该设备中可视化围栏;
如图3-6所示,为目标识别分类设置,AI相机支持人、车、船、无人机的目标识别。在模型支持的范围内勾选打开对应类别即可开启此类别的识别。
目标识别类别根据识别类型的不同,名字也会有响应的调整,如果模型类别名称与实际类别不一致时,可手动修改名称。名称修改在“系统设置”页面,“基本设置”子页面中。
模型类别可在“参数设置”菜单“算法模型”中修改,产品支持哪些类型模型需要与技术进行确认后使用。
算法模型修改后设备会自动重启(部分型号可立即生效不重启),并生效新的模型,可通过参数设置页面读取到的模型类别或者通过打开AI-OSD查看当前模型。
在自动跟踪模式下,AI相机识别到目标后,若目标连续3秒未消失则开始目标自动跟踪;当AI相机有云台控制权限时,相机发送PELCO-D指令控制云台按照目标跟踪轨迹运动,直至目标丢失或相机失去云台控制权限。
如图3-8所示,将AI模式切换为“自动跟踪”,并单击“启动”按钮,如图3-9所示该设备的视频界面中目标将伴有跟踪信息框出现。
在视频中绘制可视电子围栏,AI相机只对可视围栏区域内的目标进行自动跟踪,可视围栏区域之外的目标不进行跟踪。
用户手动选取跟踪目标,并执行跟踪;当AI相机有云台控制权限时,相机发送PELCO-D指令控制云台按照目标跟踪轨迹运动,直至目标丢失或相机失去云台控制权限。
操作步骤如下所示:
1) 如图3-11所示,在“设备控制”界面中,将AI模式切换为“框选跟踪”,并单击“启动”按钮。
2) 如图3-12所示,在该设备视频区域,目标所在位置的左上角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光标,选择目标后松开鼠标左键。
用户手动选取动目标检测围栏区域,当该区域有动目标时,执行目标跟踪;当AI相机有云台控制权限时,相机发送PELCO-D指令控制云台按照目标跟踪轨迹运动,直至目标丢失或相机失去云台控制权限。
操作步骤如下所示:
1) 如图3-13所示,在“设备控制”界面中,将AI模式切换为“动目标跟踪”,并单击“启动”按钮。
2) 如图3-14所示,当该设备视频区域,按下鼠标左键,按着鼠标左键并拖动光标,选择动目标检测围栏区域。
点击设备画面激活后,AI模式中选择“波门跟踪”,点击“启动”,选择合适的波门大小,点击画面位置即可跟踪。
点选跟踪用于画面中存在多个目标时点击感兴趣目标进行跟踪。点击设备画面激活菜单后在AI模式中选择“点选跟踪”,点击“启动”。鼠标单击画面中目标附近位置即可切换跟踪。
如图4-1所示,该部分的所有操作均在“云台控制”界面中。
可支持可见光相机以及红外相机运动控制包括:镜头控制、云台控制、串口指令收发。
如图4-1所示,镜头控制包括变倍加、变倍减、聚焦加、聚焦减、激光补光开、激光补光关。
其中,当AI设备为红外设备时,变倍结束时将触发镜头自动聚焦操作。若485状态已经打开,仍无法控制镜头运动时,请检查“参数设置”中相机地址是否正确。
如图4-1所示,云台控制包括云台左、上、右、下和停止控制。
当该设备485状态已经打开,仍无法控制云台时,请检查“参数配置”云台地址是否正确,默认地址均为“01”。
在“预置全景”菜单中提供预置位与全景拼接功能。
预置位中的编号、名称均可以修改内容,点击运动三角箭头发送预置位指令,添加“+”与删除 “×”按钮可添加与删除对应预置位。
点击“加载拼接图”可以手动加载之前拼接后的全景图像,此处蓝色框代表当前画面在全景图像中的区域。
点击“↑”展开按钮后可以看到展开后的全景图像。
如图4-6所示,串口发送数据包括:“透传云台指令”与“透传相机指令”。
“透传云台指令” 是将数据通过RS485发送到与云台连接的485总线上,并读取返回数据。
“透传相机指令”是将数据通过TTL串口发送到与相机连接的线缆上,并读取返回数据。
使用LPP无级变速协议控制云台时可根据当前镜头倍率,等比速度控制云台,以适应不同的视场角。
即同等速度配置下大视场下速度高,小视场下速度低,保障手动控制云台时,在画面中反应出来的单位时间内移动像素数量近似。
此功能需要在“系统设置”中点击“LPP速度配置”开启。默认为开启状态。
设备图像操作包括:视频存储、图像抓拍。如图5-1所示,用户可以自定义存储目录。在“系统设置”——“基本设置”——“保存文件路径”选项卡里可以分别设置各保存目录。
保存路径与名称用户可自定义,文件名请勿使用特殊字符。
如图5-2所示,单击图标所示按钮(视频显示上方),开始抓拍视频;再次单击图标按钮,停止视频存储。默认存储目录在软件安装目录的“video_normal”文件夹下。如果选择了“报警视频”或“自动存储”功能,手动抓拍视频功能将不可用。
如图5-3所示,单击图标所示按钮(视频显示上方),即可完成图像抓拍。默认存储目录在软件安装目录的“image_normal”文件夹下。
如图5-4所示,右键视频,弹出右键菜单,单击“截图当前视频”菜单或“截图所有视频”,同样可以完成图像抓拍。
如图5-5所示,单击视频显示下方“视频工具”所示图标,同样也可以完成所有在线视频的抓拍。“视频工具”工具栏可以在在“系统设置”——“基本设置”——“功能激活”选项卡“视频工具”控制是否显示。
如图5-6所示,开启自动存储后所有通道按照设定的时间作为视频片段时间长度,进行自动存储。开启此功能后“报警视频”与“视频抓拍”功能不可用。
如图5-7所示,“报警视频”开启,出现报警后,客户端会自动存储报警后视频,视频起始点为报警开始时间点,存储的视频的长度以“存储时间”设定为准,即存储报警开始时间作为起点,存储设定存储时间的视频片段。当前片段结束后再次开始监听报警,默认存储目录在软件安装目录的“video_alarm”文件夹下。
如图5-8所示,“报警截图”开启,出现报警后,客户端会自动截图。“截图间隔”为实际存储截图的最小时间间隔,“显示间隔”为在图文警情窗口中显示报警图片的时间间隔。“截图间隔”为 0秒时,凡是通过AI模块上传的报警图均会存储到本地。默认存储目录在软件安装目录的“image_alarm”文件夹下。
报警后截图来源分为“私有协议”或“JSON”,其中“私有协议”下会截取全屏画面,在“JSON”模式下存储与显示的图片仅限目标区域截取的图片。JSON协议截图是从设备中发送,私有协议截图是客户端软件在收到设备报警信号后在客户端中截取,会存在一定的延迟。
报警截图的模式在“系统设置”—“基本设置”—“报警截图类型”中设置。
如图5-9所示,报警截图的内容还可以在主界面的“图文警情”子窗口中显示。报警显示的间隔为一分钟。双击报警图片,会放大显示当前报警图片。
如图6-1,在“系统设置”——“基本设置”——“地图配置”里可以设置地图初始显示的中心位置和放大级别。
在联网下,保证网络通信良好,选择主导航中的“电子地图”—— 在线地图”可以显示设定区域的地图,在地图里支持鼠标拖动和滚轮缩放功能。
地图中可实时显示设备列表中的设备,设备的位置为所设定的经纬度值,圆形中心的红色摄像头标记代表设备,蓝色为可见光设备,红色为红外设备。圆形区域代表设备可覆盖的最大范围;扇形朝向为当前设备云台对应的方向(叠加云台零点);扇形的半径大小为当前设备机芯焦距所对应的距离;扇形的角度范围为当前设备机芯焦距所对应的视场角。
单击圆形中心的红色摄像头标记会打开应对设备的视频窗口。并且会同时打开同一云台编号的其它设备。
如图6-3所示,单击鼠标左键,当前单击点所对应的经纬度值为目标经纬度,并显示在“目标经纬度”里。
更新设备经纬度值:把选择设备的经纬度值更新为目标经纬度,并在地图上更新选择设备的位置。
居中显示选择设备:把“选择设备”显示在地图的中心。
显示选择设备视频:打开“选择设备”对应的视频窗口。
查找最近设备:查找距离目标经纬度最近的设备,设备名称会显示在“最近设备”里。
清空地图覆盖物:重新加载地图上的所有设备。
如图6-4,在“系统设置”—— 摄像机管理”菜单选项,设备列表中设置电子地图所用的基本参数。
经纬度:设备在地图中显示的位置。
最大范围:设备所覆盖的最大距离,单位为米。
最大倍率:设备的最大倍率值。
最大视场角:设备的最大视场角,单位为度
云台零点:为确保地图的正北和相机的朝向相对应的偏移。调整时,首先转动云台,保证相机视频朝向为正北,此时的云台角度的相反数就是云台的零点。
云台编号:为确保不同设备使用同一云台时,设备可以绑定在一起。
机芯类型:包括可见光和红外两种,在地图中表示设备的颜色不同,可见光为蓝色;红外为红色。
如图6-5所示,单一云台编号的设备,会按照鼠标单击点位置和设备中心点的角度和距离分别控制云台角度和机芯焦距。
如图6-6所示,演示同一云台编号的两个设备,大圆为可见光机芯,用蓝色表示;小圆为红外机芯,用红色表示。
鼠标单击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控制设备的云台角度和相机的焦距。
单击红色圆区域内,会控制可见光设备云台角度,可见光和红外相机的焦距,两个相机的焦距都会按照实际距离控制。
单击蓝色区域,会控制可见光设备云台角度,可见光机芯焦距按实际距离控制,红外机芯按最大焦距控制。
设备的云台角度获取需要通过串口服务器实时回传,云台角度回传的串口服务器需要设置为TCP SERVER模式,端口号固定为 26,串口服务器可使用利卓提供的。串口服务器设置号配置后需要在“参数设置”中配置对应的IP号,使得Tofu产品可以获取到IP地址进行连接。本功能非所有设备与软件版本都支持,使用之前请与技术确认。
选中设备,单击“参数设置”按钮,弹出参数设置界面如图3-10所示,显示目标跟踪参数。具体设置请见文档。